4月2~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應用黑刺粉虱信息素誘捕器在浙江省松陽縣茶區大面積防治黑刺粉虱示范應用獲得成功。該項技術由該所韓寶瑜博士帶領的茶樹病蟲生物防治課題組研制。
黑刺粉虱是茶樹和柑桔等經濟林木上的重要害蟲。近些年來在浙江省茶區發生嚴重,其多以幼蟲定居于茶叢中下層葉背刺吸汁液,成、幼蟲還排泄“蜜露”于下層葉面上孳生茶煤病菌,且后代幼蟲和蛹體表面被蠟,棲息隱蔽,難以防治。生產上有的1年施藥防治3~4次,仍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同時又會殺傷茶叢中大量天敵,削弱自然控制潛能。每當粉虱蟲口累積到一定閾值時則猖獗成災,引發茶煤病大流行;當病蟲害大發生時,常常采用高劑量施藥,造成惡性循環。按照以往的防治方式,利用蟲生真菌制劑的防效易受茶園溫濕度、蟲口密度等因子的影響,大規模地繁殖釋放寄生蜂控制黑刺粉虱也難以實現。
課題組從茶梢中分離鑒定了強烈引誘黑刺粉虱成蟲的化學信息物質,加入增效組分,成功研制出黑刺粉虱成蟲信息素誘集劑,并篩選出較強烈引誘粉虱成蟲的色彩。通過將誘集劑和色彩相結合,研制出黑刺粉虱成蟲信息素誘捕器,已于2005年12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今年2月,課題組選擇在浙江省松陽縣新興鄉5000多畝茶園中的1500畝茶園中進行示范防治,著重防治其中的708畝,并于4月2日開始防治。田間觀察發現,大量孕卵而未產卵的成蟲被誘捕,24 小時誘捕的蟲口約占捕得的總蟲口的60 % ~70 %,48 小時誘捕的蟲口約占捕得的總蟲口的80 % ~90 %。由于昆蟲化學信息素誘捕器使用簡便、見效快、效果好,深受茶區干部群眾歡迎。
4月10日,受浙江省科技廳委托,茶葉研究所組織了現場驗收。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研究員任組長的5人專家組考察了示范現場,聽取了課題組及松陽縣植保站、新興鄉政府有關負責人的匯報,并進行了質疑,專家組一致認為:(1)黑刺粉虱世代重疊,防治困難,項目組改變傳統防治策略,利用其越冬代成蟲發生整齊的生物學特性,使用昆蟲化學信息素誘捕器誘捕越冬代成蟲,以壓低全年蟲口。(2)成功研制出信息素誘集劑,制成了黑刺粉虱信息素誘捕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在708畝茶園中進行示范試驗,每個誘捕器可誘捕黑刺粉虱成蟲2萬~4萬頭,有效的誘集距離可達11米。(4)該技術是一項專利產品,使用簡便,效果顯著。符合茶園害蟲無公害防治的發展方向,應用前景廣闊,建議加快該項技術的示范推廣。
成功地以信息素大面積防治黑刺粉虱還是首次。本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對于促進信息素無害化防治茶樹害蟲都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