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農業部發展現代農業“十大行動”,推進京津冀經濟圈科技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環京南部地區生態奶業產業發展,整體提升京津冀現代農業特別是奶業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
環京南部地區指與北京南部及東南部接鄰的河北廊坊、保定、天津武清、薊縣、寶坻等地區,是北京市在環境優先、生態優先的發展原則下養殖業外移的重要和優先承接地。建設環京南部地區生態奶業產業區,符合京、津、冀發展規劃,有利于首都地區整體環境保護和實現綠色北京、綠色奧運的發展目標,有利于解決京、津大都市居民吃奶難、吃鮮奶難的問題,有利于區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和發展,是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京津冀農業和農村發展規劃目標的關鍵舉措,
論壇提出,在2~4年內,重點開展生態奶源基地、奶牛飼料飼草常年平衡供應基地、高產奶牛繁育體系、奶牛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在該地區建成奶牛養殖小區和規模化養殖場200~250個,集約化養殖水平達到80%,養殖奶牛達到20~25萬頭,成母牛年產奶量達6000~
與會專家聯合倡議:加強區域聯合,建立區域產業發展合作機制。按照現代產業發展要素,整體規劃和布局奶業產業鏈條,合理配置資源,實現技術資源信息共享。加強產業聯合,建立現代奶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立產前、產中、產后及環境保護一條龍的奶業產業鏈,創立現代化、標準化、多樣化的環京南優質奶品牌,以集團企業為龍頭,加強企業、基地、農戶的緊密聯合,推進以產地環境建設、生產過程標準化控制、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利用為主線的奶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工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企業贏利、政府增加財政收入的共贏目標。加強科技合作,提升區域奶業關鍵技術創新能力。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牽頭,聯合區內外科研院所的研發力量,成立區域奶業研發中心,按照區域特色,圍繞奶業發展的種、料、養、加、銷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開展聯合攻關和示范集成,構建區域性奶業科技創新合作體系和技術推廣協作網,提升區域奶業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產業化水平。加強組織實施,積極推進標準化品牌行動、優質飼草基地和奶牛養殖基地配套建設行動、產地環境建設行動以及奶產品多樣化生產發展行動等四大行動。
廊坊市市委常委、副市長吳立方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良恕先生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子儀先生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先生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