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14年第八期“農科講壇(中國農業科技報告會)”在國家農業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作了題為“小麥耐鹽種質98-160研究進展”的報告,并和與會人員進行了互動交流。院黨組書記陳萌山,院領導雷茂良、李金祥、吳孔明、魏琦出席報告會。報告會由陳萌山主持。
鹽漬化是作物生產中常遇到的逆境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尤為突出。培育耐鹽堿的植物品種是改良和利用鹽堿地資源經濟、有效的措施之一,它對鹽堿地區盡快建立合理的地貌結構,加速抑鹽脫鹽進程,提高作物產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劉旭院士是我國著名植物種質資源學家,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帶領科研團隊開展小麥耐鹽種質研究,并在90年代末發現了耐鹽性較強的新種質98-160,它是小麥和延安賴草的雜交后代材料。10多年來,圍繞小麥耐鹽種質98-160,劉旭院士帶領科研團隊在鹽堿脅迫機理、耐鹽基因克隆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交流中,當被問起是什么讓他取得今天的成就時,劉旭院士說,科研工作不怕進度慢,就怕沒有方向停滯不前。研究中抓住一點,就要不停地往前走,竭盡全力。
在談到小麥科研人員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時,劉旭院士希望更多青年學者加入到小麥的研究行列中來,勇于向小麥挑戰,繼往開來,開創屬于新一代科研人員的新天地。
院屬京區各單位領導、院機關青年代表、京區研究所青年科技人員代表,研究生院學生代表等4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攝影:趙令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