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武漢、上海分別組織召開了植物源和動物源兩類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交流研討會。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唐華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金發忠、科技局局長梅旭榮出席會議。
唐華俊在講話中指出,要站在保障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促進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高度,不斷提高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學科的認識水平。他要求,全院風險評估研究要緊密圍繞農業部中心工作,從學科體系、條件平臺、人才團隊、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快風險評估理論探索與技術創新,引領本行業、本領域的風險評估研究,真正成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的核心力量,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宏觀決策和市場監管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
金發忠強調,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賦予農業部門的一項法定職能。目前,我國初步形成了“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構為龍頭、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為主體、各主產區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站為基礎、農產品生產基地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國家觀測點為延伸”的4級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組織開展了糧油產品、水產品、奶產品等14個風險評估重大專項,取得了可喜進展與成果,為指導生產、引導消費、鎖定監管、標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他從工作轉型、業務引領、能力提升、服務升級、技術水平、協同創新等6個方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提出了明確要求。
據悉,農產品質量安全學科作為院重點發展的八大學科之一,受到部、院兩級領導高度重視。院創新工程實施以來,先后組建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風險預警與評估等創新團隊34個,極大地提升了全院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水平和實力。據統計,農業部2013年設置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項以來,中國農科院各風險評估實驗室首批即獲得經費652萬元,2014-2016年又分別獲批2675萬元、2565萬元和2685萬元,經費累計近億元。此外,中國農科院還承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監測、監督抽查、農業行業標準制修訂等項目,年均經費3000萬左右。下一步,中國農科院將抓住學科建設這個綱,結合創新工程,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為契機,謀劃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國家科技創新專業聯盟創建工作,集全國優勢力量,共同推進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工作。
會上,油料、加工、稻米、奶產品、蜂產品等25個風險評估實驗室做了典型發言。25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和
質標所3個研究團隊的負責人、技術骨干等,共120余人參加了會議。(通訊員 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