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
蔬菜花卉研究所選育的早熟春甘藍“中甘21”、厚皮甜瓜品種“IVF117”入選農業部2013年農業主導品種。“甘藍枯萎病綜合防治技術”入選2013年農業部100項主推技術。
“中甘21”是蔬菜花卉所利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甘藍顯性雄性不育系育成的早熟春甘藍一代雜種。葉球緊實、呈圓球形,質地脆嫩,定植到收獲50—55天,畝產可達3800—4000kg,比同類品種增產10%以上,適宜我國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及西南地區的云南作早熟春甘藍種植,在25個省市累計推廣面積達350萬畝,在張北、甘肅等冷涼地區占甘藍種植面積的50%以上。2005年獲得植物新品種保護權,2006年通過全國蔬菜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2011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認定。
“IVF117”為黃皮紅肉類型厚皮甜瓜新品種,適宜在華北、西北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設施栽培,具有果肉厚、品質好、產量高、耐貯運等特點,已在北京、河北、湖北、山東等地甜瓜產區推廣種植。該品種是在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資助下選育出的新品種,也是課題組重點推廣的品種,2011年通過北京市品種鑒定。
甘藍枯萎病是近年傳入我國的一種毀滅性病害,該病主要造成植物萎黃,影響甘藍結球,最終導致枯死,發病田間可見明顯的斷壟死苗慘狀,產量損失平均高達30%以上,嚴重田往往毀種絕收,成為甘藍種植區菜農最害怕、最頭痛的病害。“甘藍枯萎病綜合防治技術”集成建立了以利用抗病品種為主,結合種子消毒、無病土育苗、清潔田園、避開發病流行期移栽、實行輪作及利用甘藍殘株結合太陽能加熱協同控病等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其控制甘藍枯萎病效果達90%以上,產量損失減少至5%以下,同時顯著地降低了化學藥劑的使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減輕了環境污染,增加了菜農收入,經濟效益明顯,應用前景廣闊。該技術自2007年以來開始在北京、山西、河北、陜西等甘藍枯萎病主要發病地區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