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肉羊產業生產方式由放牧逐步向半舍飼、舍飼轉型,舍飼多羔肉羊新品種選育受到高度重視。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肉羊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聚焦舍飼多羔肉羊新品種培育,聯合濟南市農牧企業、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安徽農業大學等多個單位,歷經十余載成功育成魯中肉羊和黃淮肉羊2個新品種,并于近期獲得新品種證書。
魯中肉羊
據悉,魯中肉羊是以白頭杜泊羊為父本、我國本土湖羊為母本雜交選育而成。該品種適合在北方農區養殖,具有產羔數量多、生長速度快、產肉性能好、適合舍飼圈養等優點,經產母羊產羔率達到231.83%,6月齡育肥羔羊出欄平均體重48.79kg,屠宰率達到54.85%。黃淮肉羊是以杜泊羊為父本、我國本土小尾寒羊為母本,根據黃淮平原農區自然氣候條件,同時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選育而成。該品種肉用性能突出,對中部地區環境適應性強,對秸稈類資源利用率高,經產母羊產羔率達到252.82%,6月齡育肥公母羊體重分別達到58.50kg和52.45kg,公母羊屠宰率分別為56.02%和53.19%。
黃灘肉羊
目前,上述2個肉羊新品種已經先后推廣到山東、河北、內蒙、新疆、青海、遼寧、黑龍江、山西、陜西、寧夏、安徽、重慶、河南等十幾個省區,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性,受到各地養殖戶的一致好評。(通訊員 付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