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獲悉,由農業部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主辦,農業部農產品包裝材料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長春)承辦的2015年全國農產品產地收貯運環節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項目中期會在長春召開。會議由農業部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常務副主任、加工所副所長王鳳忠主持,18家部級風險評估實驗室、實驗站負責人等40余人參加。
與會代表聽取了項目前期執行總體情況、各專題階段性進展匯報。據悉,該項目啟動以來,各單位圍繞“全面掌握‘5果5菜2肉’收貯運安全現狀,解決重點產業收貯運風險隱患”的目標,在全國13個省(市)針對葡萄、楊梅、生姜、馬鈴薯、鮐鲹魚等12種重點農產品收貯運環節防腐保鮮劑使用、微生物與生物毒素污染、包裝材料危害物遷移等風險的來源、分布、危害程度等進行了深入調研與評估。在“葡萄收貯運關鍵風險識別與控制”、“包裝材料中塑化劑遷移風險評估”、“植物源農產品中內生毒素篩查與數據庫構建”、“豬肉產品貯運環節致病菌分離鑒定與風險排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初步形成了我國農產品收貯運環節風險評估特有模式。
與會專家還就“點評估”和“脆弱性評估”技術在農產品收貯運環節風險評估工作中的應用、風險排序方法、評估過程質量控制等問題開展了專題研討,并對開展方法比對驗證和采用脆弱性評估模型開展風險排序達成了共識。
王鳳忠指出,項目組要緊緊圍繞“服務監管、服務產業”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強風險評估成果的應用,針對收貯運中高風險產業,找準風險點,提出解決措施,全面發揮風險評估工作在收貯運環節質量安全監管、標準制修訂、產業指導、消費引導中的作用。(通訊員 尚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