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植物保護大講堂”第一期開講
康樂院士講述飛蝗基因組和生物學
發布時間:2014-06-20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者:陳東莉
6月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保護大講堂”第一期成功開講。著名昆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康樂研究員作了題為“飛蝗:巨大的基因組和復雜的生物學”的學術報告,并被授予紀念證書。植保所周雪平所長主持報告會。
康樂院士主要介紹了其研究團隊近年關于飛蝗的最新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飛蝗全基因組測序及在此基礎上對生物學機制的研究成果。該團隊首先利用線粒體基因組測序的方法,證明了飛蝗起源于非洲,并早于人類擴散到全球,全球飛蝗分為北方和南方兩大類,解決了之前對于飛蝗分類上的爭議和混淆。接下來,他重點介紹了亞洲飛蝗核基因組測序的最新成果。迄今為止,亞洲飛蝗是成功測序的基因組最大的動物物種,它的成功測序提高了科學界對昆蟲基因組結構、昆蟲進化、飛蝗寄主選擇、遷飛等一系列問題的深入認識。對于飛蝗遷飛和兩型轉變的基因調控機理和分子遺傳規律,康樂團隊進行了深入研究,證明了飛蝗型變的啟動與其嗅覺感受蛋白基因有密切關系,而飛蝗體內的多巴胺含量則控制飛蝗兩型轉變。報告后,康樂耐心細致地回答在場師生提出的問題,并贏得大家的陣陣掌聲。植保所職工、研究生約120余人參加此次報告會。
據悉,“植物保護大講堂”是植保所以促進植保事業蓬勃發展、圍繞“建設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的戰略目標和進一步提高研究所科研創新能力為宗旨,力邀國內外植保界頂尖科學家介紹最新科研進展和成果,每月開展的學術交流活動。(通訊員 孫爻)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首个大豆全景定量蛋白质组图谱发布2025-07-15 10:13:00
- [工人日报]黄麻纳米纤维素变身微塑料的“解毒剂”2025-07-15 09:23:00
- [中国科学报]黄麻纳米纤维素可作为微塑料的“解毒剂”2025-07-15 09:17:00
- [光明网]我国科学家绘出水稻“细胞级地图”,为育种装上“微观导航”2025-07-15 09:00:00
- [科技日报] 一体化植物病毒载体工具盒助力分子育种2025-07-15 0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