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所寄生蟲病團隊研究發現,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有望用于包蟲病治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電子生物醫學(EBioMedicine)》。
包蟲病是一類流行廣泛且為害嚴重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給我國農牧區造成重大公共衛生負擔和經濟損失。迄今為止,僅有阿苯達唑一類藥物被用于包蟲病治療。但該藥物效果有限,且有報道稱其藥物作用依賴宿主免疫。包蟲作為一種蠕蟲,本身可引起宿主免疫抑制,且與HIV等免疫抑制病原存在廣泛的共感染,導致當前藥物治療方案低效且復雜。
該研究經過批量藥物篩選,創新性地證明艾滋病“雞尾酒療法”的一線治療藥物奈非那韋,在免疫正常和免疫缺陷的宿主上均可有效進入包蟲包囊,殺死蟲體以治療包蟲病。同時,發現奈非那韋在蠕蟲上的藥物靶標為Ddi1樣蛋白,并證明了奈非那韋的藥物作用機理。該研究為包蟲病(尤其在免疫抑制狀態下)提供了一種高效的新型治療方法,為單一藥物治療包蟲、蠕蟲-HIV共感染提供了基礎,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潛在臨床應用價值。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biom/article/PIIS2352-3964(22)00358-9/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