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獲悉,該所吳陽春副研究員為首的科研團隊用野蠶和家蠶復合雜交育成的我國首對通過江蘇省家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新品種“野三元”,今年春季首次出口到非洲埃塞俄比亞試養并獲得成功。日前,中方收到埃方的請求信,要求蠶業所繼續提供“野三元”家蠶新品種,繼續派專家幫助埃塞俄比亞發展蠶桑。
據曾到埃塞俄比亞參加援助的潘剛副研究員介紹,埃塞俄比亞地處熱帶,那里雨水充沛,白天常年平均氣溫維持在20-30度,很適宜栽桑養蠶。過去埃塞俄比亞一直使用的是印度、肯尼亞、越南等國的家蠶品種,但由于那里氣候干燥,桑葉覆蓋到蠶體不久就會干癟,影響蠶兒的食桑率。這次從中國帶到埃方的多個家蠶品種中,“野三元”性狀優良,脫穎而出,不僅食桑兇猛(蠶座內無踏葉)、食性雜(不擇桑葉)、蠶體強健、抗逆性強,適宜該國粗放飼養模式,而且結出的蠶繭雪白雪白的,一粒蠶繭重量達2.5克,其大小是埃方引進其他國家品種的2倍,是中國國內普通蠶繭的1.3倍。埃方一位蠶桑技工開始一直不相信中國的家蠶品種,對引進飼養“野三元”有抵觸情緒,后來看到中國的“野三元”食桑量大,抗病強,蠶體粗壯,遠遠超過從其他國家引進的品種,非常高興,每天到蠶室看到與他們膚色相近的“野三元”都會親切地叫“my brother”。后來他不但積極參與管理,還主動配合中方培訓蠶桑技術人員。
潘剛副研究員說“野三元”的飼養成功,在埃方引起了極大反響,多位埃方政府官員還親臨現場考察飼養情況,并對中方援助人員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希望中方繼續在品種、技術等方面給予援助,希望蠶業所繼續幫助埃方發展適合當地氣候的中國養蠶模式。(通訊員 王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