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分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主辦,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協辦的“第八屆農業環境科學峰會暨全國農業環境科研協作網會議”在青海省西寧市召開。會議由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燕卿主持。
此次會議以“生態文明建設與農業環境科學發展”為主題,重點圍繞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青藏高原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環境科學大數據、農業環境重大科學問題與科研協作前景展望4大議題展開研討。
大會邀請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辦公室主任魏玉棟作了題為“美麗鄉村理論探討與實踐”的報告,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美麗鄉村的由來、內涵、做法以及獲得的成效,使與會代表進一步了解了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以及農業環境科研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應該發揮的關鍵性作用。青海省環境監測中心葛勁松高級工程師作了題為“青海三江源區生態監測與評估”的主題報告,詳細介紹了三江源區多年來開展生態監測與評估的工作組織方式、主體內容、工作成效以及成功經驗等。中國農科院科技管理局局長梅旭榮則圍繞氣候智慧型農業、面向城市的食物生產系統2大國際熱點問題,從科技內涵、科學問題、可開展的選題等角度高屋建瓴的闡述了其觀點,為大家拓寬了研究思路。
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科院、中國氣科院,以及各省(市、區)農科院、氣象局、氣科所的21位專家的學術報告,分別圍繞氣候變化與農業適應、農業防災減災、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產地環境安全等方向,從不同的專業視角進行了科學的闡述解析,頗具新意和啟發性,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好評。在分組會上,農業環境協作網成員代表就協作網現狀、運行機制、農業科研聯盟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并進一步落實了《農業環境科學與方法》一書的編寫事宜。
農業氣象分會理事長梅旭榮進行了大會總結,同時對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要積極推動共建共享,凝練重大任務,解決區域重大問題;籌備組建農業環境科研聯盟,并探討聯盟的性質、任務和工作機制;創新農業環境科學研究方法,特別要注重鏈式創新研究等。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為農業環境學科在“十三五”跨越式發展作出貢獻。
八屆峰會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部署的大會,對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把握農業環境科學領域的發展機遇,聚焦農業環境領域科學問題,凝練共識,促進協同創新,支撐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農業部、中國農科院、青海省科技廳領導及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農科院、氣象局等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分會理事單位、會員單位的理事和會員、農業環境領域產學研大聯盟成員單位和農業環境科研協作網成員等60個單位的專家和學者140余人參加了會議。(通訊員 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