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為提高農業領域相關科研機構的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和專利質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京舉辦了“科技成果轉化與專利價值分析培訓班”。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唐珂、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出席并講話。培訓班由成果轉化局局長袁龍江主持。

唐珂指出,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產權保護息息相關。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在制度上已初步具備,但與歐美相比,人才儲備嚴重缺乏。知識產權管理存在責任大、專業性強的特點,加大人才培養確有必要。科技教育司將運用體系工作法,在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國家農業科技云平臺和轉移服務中心等工作的基礎上,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激活科研人員創新活力,通過提高核心知識產權質量,改善整個農業科研體系的知識產權謀劃意識和保護力度,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王漢中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能否順利越過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關鍵在于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發展的核心依托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作為聯結創新與市場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特別是在科技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國家加大了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分配給個人的比例和單位支配的自主度,政策指向非常明顯。因此,加強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對科研單位的發展和科研人員收入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單位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王漢中強調,近年來全院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工作成效顯著,但仍存在“三重三輕”的問題,即“重知識(發表論文)、輕產權(專利申報);重數量、輕質量;重申請、輕轉化”。他要求強化4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宣傳,發布知識產權季報,營造重視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工作的氛圍。二是進行制度化的系列培訓,提升全院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營運知識產權的能力。三是搭建平臺,建好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和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打通知識產權和成果轉移轉化的渠道。四是完善政策,調整考評指標,出臺鼓勵創新、促進轉化的相關改革試點辦法。
本次培訓班特邀了11名相關方面的“大牌”專家作專題報告,希望能帶來新的理念和知識,提高農業知識產權質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法規與知識產權處處長張杰軍博士詳細介紹了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改緣由和今后任務,并對相關條款進行了權威解讀。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廖西元介紹了種業權益比例改革的方向和具體舉措。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法務官宋柳平博士介紹了華為知識產權管理和全球戰略布局的理念和做法。
來自全國20個省、市、區的51家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員單位以及院屬各研究所的負責人、創新團隊首席近300人參加了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