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8日,植保所公益性行業(yè)(農業(yè))科研專項“農藥高效安全科學施用技術”小麥害蟲高效安全施藥技術示范現場會在山東聊城舉行。農業(yè)部科教司、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山東省植保總站、聊城市農委,以及小麥主產區(qū)河南、河北、山西、陜西、安徽、江蘇等6省植保總站、山東省各市植保站主要技術骨干參加了會議。我院植保所副所長陳萬權、鄭永權也參加了會議。
與會代表參觀了位于聊城市東昌府區(qū)的“小麥害蟲高效安全施藥技術示范現場”。現場展示的“配方選藥試劑盒技術”、“快速對靶沉積劑型及助劑”和“噴霧質量快速檢測霧滴卡”3個技術引起與會代表的極大興趣,代表們不斷走入田間,仔細查看防治效果,并就3個技術的具體應用細節(jié)問題與項目組的專家們進行了深入探討。
農業(yè)部科教司產業(yè)技術處徐利群副處長認為,現場會所展示的技術是老百姓迫切需要的,也符合農業(yè)部正在緊抓的糧食供應和食品安全2個方面的需求;各地植保站的領導和骨干的參與,為農民掌握和應用這些技術奠定了基礎,希望專家與地方政府、農技部門、植保站等相互協(xié)作,相互支持,將這些好的技術在小麥主產區(qū)推廣開來。他希望,各位專家要始終對行業(yè)科技項目的自我運行機制和管理保持持續(xù)的高度重視,爭取國家穩(wěn)定的投入支持;通過項目的實施,不斷了解國外相關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和農民對的需求,積攢信息,謀劃長遠的科研項目;注意協(xié)調好應急性與前瞻性、前瞻性與技術儲備性、技術研發(fā)與推廣的關系,抓住重點,集中優(yōu)勢攻關;注重與推廣系統(tǒng)的聯(lián)合協(xié)作,同時做好技術的集成、配套;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要重視經費使用和誠信問題,規(guī)范使用經費,誠信做好科研。
陳萬權希望項目專家與各植保站實現無縫對接,使技術盡快轉化,為農業(yè)生產和農民服務。項目首席專家鄭永權對所示范的3項技術研制過程及使用方法進行了介紹和說明。
會上,項目專家高希武、周益林、黃啟良、袁會珠受邀分別做了“小麥害蟲防治用殺蟲藥劑現狀與麥蚜防治技術”、“小麥白粉病監(jiān)測技術研究”、“小麥病蟲害防治農藥劑型”及“助劑新進展和小麥病蟲害防治施藥器械”的報告,全面介紹了小麥病蟲害防治用藥及使用技術等方面的新進展。
據介紹,“配方選藥試劑盒技術”主要是針對基層植保工作人員、種植大戶、農藥經銷商開發(fā)的確定應用何種農藥防治害蟲的技術。“小麥蚜蟲配方選藥技術試劑盒”是在掌握小麥蚜蟲對現有防治藥劑敏感度的基礎上,以導致蚜蟲死亡80%以上的藥量研制而成的。使用時僅需將小麥葉片上的蚜蟲輕輕抖落在試劑盒中,1小時后檢查死亡蟲數,當害蟲死亡率大于或等于80%時,表明該藥劑仍可作為當年防治藥劑使用。
“快速對靶沉積劑型及助劑選擇技術”是根據防治藥劑的特性,利用“潤濕卡”來選擇合適劑型和助劑的技術,可供農民直接使用。使用時取少量藥劑按推薦使用量稀釋后,取2ul的藥液點于潤濕卡上,藥液迅速鋪展開,表明該藥劑可直接噴霧使用。如藥液呈球狀坐落在潤濕卡上,則表明該藥劑需要添加一些有助于在作物葉片鋪展開的助劑后再使用,如有機硅等。在添加有機硅時注意應適當減少用水量。
“噴霧質量快速檢測技術”是針對藥劑在田間實際應用狀況而研制的一項技術,可供農民直接使用。使用時將2-3張霧滴卡根據噴霧器的噴灑范圍分散置于作物的表面,藥劑按照推薦劑量稀釋后進行噴霧。用配備的標準霧滴卡進行比對,接近標準霧滴卡上霧滴分布狀態(tài)時即可進行噴霧,不能接近時則通過增加或減少噴藥量來達到。
示范現場會開幕式
會議代表現場查看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