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2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在京啟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減少抗菌藥物用量的畜禽健康養殖與動物福利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該項目在“地平線2020”框架計劃下開展,也是農業農村部對歐國際合作中的重點項目,項目的啟動標志著中國農科院與歐盟的農業科技合作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項目中方負責人院國際合作局局長貢錫鋒、歐方負責人瓦赫寧根研究院的高級科學家漢斯·斯波爾德以及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會長阿永璽致歡迎辭,并一致表示對雙方聯合攻關充滿信心,對達成共識充滿期待。質標所副所長蘇曉鷗說,作為本次項目的中方主持單位質標所將會做好項目推進和牽頭工作。
據悉,該項目針對動物養殖過程中抗菌藥物使用量大,畜產品和養殖環境中的藥物殘留危害嚴重,病原菌的抗藥性日益突出的中歐畜牧業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展開。旨在不影響動物生產能力前提下,通過技術創新和集成以及提升動物健康和福利等途徑,顯著減少抗生素在畜禽養殖中的用量及其在環境和食物鏈中的殘留,實現對畜產品中抗生素殘留和病原菌抗藥性的有效控制,同時促進中歐先進技術的融合交流。項目共有20家單位參加,包括國內和歐洲相關專業的國家級研究所、知名高校、質檢中心、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為期3年,所需經費由科學技術部和歐盟委員會資助。
歐洲聯盟駐華代表團衛生與食品安全事務公使銜參贊古德朗·加洛夫分享了歐盟實施動物福利的經驗和做法。來自瓦赫寧根大學的適應生理學教授巴斯·坎普、中國農科院質標所畜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室主任楊曙明研究員、德國漢諾威獸醫大學動物衛生和畜牧學教授約爾格·哈同圍繞提高動物韌性及生產力、動物友好型生產系統及其對減少藥物殘留和抗菌素耐藥性的作用、為農場動物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等內容作了報告。
會上進行了6個小組匯報,分別從規模養殖場的生物安全與生物防控技術研究,動物營養指數、應急指數、福利指數與抗病能力的關系研究,基于動物個體的早期診斷技術研究,豬、雞精準用藥與抗生素替代技術,所獲技術的驗證改進與成熟度分析,技術與設備設施綜合方案的宣傳和推廣應用6個方向展開,雙方就一系列問題達成了共識,為之后的交叉編隊合作和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交流中心相關人員參加會議。(通訊員 劉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