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農業昆蟲基因組學創新團隊成功解析華北地區棉鈴蟲對菊酯類殺蟲劑產生抗性的分子機制,發現了介導棉鈴蟲產生菊酯抗性的關鍵基因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
棉鈴蟲是危害我國棉花、玉米以及蔬菜等重要經濟作物的主要害蟲,由于化學殺蟲劑的長期使用,華北地區棉鈴蟲對包括菊酯在內的多種農藥都產生了較高水平的抗性,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研究發現,GST基因簇與菊酯農藥抗性緊密連鎖,在華北地區棉鈴蟲群體中受到強烈選擇,并實現了快速擴散。研究敲除GST基因簇后,棉鈴蟲對菊酯農藥的敏感性顯著升高,證實了GST基因簇通過上調基因表達從而介導菊酯抗性的產生。該研究闡明了棉鈴蟲自然種群抗藥性演化機制,為監測害蟲抗性和綜合治理提供了理論支撐。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和深圳市科技創新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馬昕怡)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3-05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