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加工所科研人員對專利分析的了解和應用,提高技術轉讓效益,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舉行了本年度第4期、第5期知識產權系列培訓。兩期活動分別從“專利分析、布局和導航概述及其在科研工作中的應用”以及“知識產權轉移法律問題及操作模式”方面展開,內容系統全面,層次分明。
培訓活動中,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李瑞豐老師圍繞專利分析、布局和導航三者之間的關系、專利分析策略、專利布局的一般流程步驟、專利導航對于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其中列舉了大量典型分析案例,幫助參訓人員理解領會專利分析、布局對研發工作的作用。
活動邀請律師就技術成果轉移過程中的法律問題進行培訓。系統全面介紹了我國和國外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法律制度體系,講解了近期我國對知識產權對外轉讓的相關政策、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行動方案相關內容、銀行開展科創企業投資的相關政策、我國生物領域的風險投資等內容。并就簽訂某一技術轉讓合同為案例,逐條詳細講解了起草合同面臨的各種風險。本次培訓有效提升了加工所科研人員對專利分析、布局及運營的認識,為其在技術成果轉化過程中做到提前布局、法律節點控制、有效智力投入等提供了幫助。加工所知識產權專員及部分科研人員共30余人參加了培訓活動。(通訊員 杜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