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28日,食用豆行業科研專項首席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程須珍研究員,與華東地區救災調查指導組組長、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陳新副研究員等有關專家,到江蘇省南京、淮安、徐州等食用豆類主要產區進行災后生產恢復情況調查和技術指導。
目前,江蘇食用豆通過加強除雪排水、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苗情長勢良好,已進入始花期,災后長出的大量分枝生長正常,但由于凍害,生育期比往年要晚10天左右,產量損失比前期估計的要低。瘠薄地比生產條件較好的地塊受災嚴重,豌豆比蠶豆受災嚴重,來自南方的豌豆品種比北方的品種受災嚴重,半無葉豌豆抗寒性比較強。
專家組建議災區要根據當地土壤肥水條件和蠶豆、豌豆的實際生長情況,組織農民普遍追施一次N.P.K復合肥或鉀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或復合肥5公斤和氯化鉀或硫酸鉀3-5公斤,或草木灰200-300公斤加過磷酸鈣1 0公斤拌細土開溝埋施,來緩解雪災對蠶豆豌豆生產的影響,同時滿足蠶豆豌豆在開花結莢期的營養需要。
在4月上中旬蠶豆豌豆盛花期,在傍晚每畝用磷酸二氫鉀50-100g,對水50-60kg,每隔5-7天噴施1次,連噴2至3次。對于開花早的品種和土壤瘠薄及缺鉀癥狀明顯的地塊應該早施和多施。以促使蠶豆植株健壯生長,減輕病害發生。大力推行輪作和秸稈還田,在南方稻田可提倡高筑田缺、淺水養田等措施來減少鉀肥流失和節約用肥,也可利用在南方酸性丘陵土坡生長的含鉀量較高的厥草和“金剛菊”,適當漚制后是很好的鉀肥來源。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食用豆專家組赴江蘇指導田間管理
發布時間:2008-04-02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报]科学家揭开植物“糖转运高手”的进化传奇2025-07-22 08:30:00
- 促进伤口修复的蜂源纳米水凝胶研发成功2025-07-22 08:24:00
- [中国科学报]茶汤中香气成分可显著增强天然甜味感知2025-07-22 08:00:00
-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发布2025-07-21 19:30:00
- 新方法可实现链霉菌药物高效生物制造2025-07-21 16: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