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花卉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創新團隊現有成員22人、其中女性14人,女職工占63%,團隊首席、榮譽首席均為女性。團隊由花卉種苗、牡丹、百合和花卉栽培4個課題組組成,主要從事月季、牡丹等重要花卉種質資源的收集和精準評價、重要性狀基因克隆和調控網絡解析、新品種創制和示范推廣、組培快繁和促成栽培等研究工作。
紅心向黨 模范先鋒
團隊始終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經常組織團隊成員積極參與理論學習和各類培訓,強化政治能力和業務能力建設,努力建成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干部隊伍。
團隊圍繞“國之大者”,以國家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明確科研方向和研究任務,愛崗敬業、協同創新,為做大做強國家花卉產業作出了突出貢獻,先后被評為全國巾幗文明崗、農業農村部標準黨支部和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農科院“四強”黨支部和先進基層黨組織;原首席葛紅同志被評為中國農科院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現首席張秀新同志榮獲農業農村部優秀共產黨員和中國農科院“巾幗建功標兵”稱號。
科研之花 絢麗綻放
中國觀賞園藝獎評委會授予葛紅研究員“中國觀賞園藝2020年度特別榮譽獎”,頒獎詞動情寫道:“三千里江山如畫,有一種浪漫叫與刺共舞,五十載歲月如歌,植一片溫馨成滿庭芳華。潛心兜蘭保育,有一種情懷是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專注月季育種,有一種力量是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天山白雪映綠野,鳳凰之光比天香。燕妮別樣紅,悠然意未央!”這是葛紅研究員致力花卉事業的真實寫照,也是團隊的真實寫照。
資源調查山高路險,花卉育種或烈日當頭或寒風刺骨,然而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團隊近年來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等20多項,建立3個國家、省部級平臺,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選育的月季、百合、菊花、牡丹獲新品種權超70個,省部級審定證書10余個。相關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2021年“月季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優質高抗新品種選育”獲農業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這是此獎設立以來第一個花卉一等獎。“系列優異花色牡丹遠緣雜交新品種”列入“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成果”,2021年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杰出科技創新獎、2020年獲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凝心聚力 服務三農
團隊先后為60余個縣、市及地區培訓花卉專業人員千余人次,相關品種和技術新增社會經濟效益約2億元。花卉栽培課題組技術成果支撐山東和云南2家花卉公司的生產和發展,攻破和田玫瑰難繁殖的瓶頸問題。張秀新研究員帶領團隊成員常年奔波于產業扶貧第一線,足跡遍布四省藏區、滇西邊境山區、燕山太行山等地,目前已在云南、甘肅、河北等地建立了產業示范基地,為當地規劃牡丹產業發展,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花卉科研工作者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不僅自己愛花護花,還把這種愛傳遞給每一個愛花的人。“除了育種目標之外,好像分不清生活里除了花之外還有什么,進入了一種沉浸的狀態。”張秀新研究員說。正是這種專業精神和大愛奉獻,引領著一批批花卉人奮勇向前、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