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突破棉花產業發展困境,建設我國中高端優質原棉生產基地,建立棉花生產供給新模式,推動棉花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聯合全國涉棉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加工、流通、紡織、服裝企業及有關生產棉區政府或農業主管部門等共200余家單位共同組建了國家棉花產業聯盟(CCIA)。聯盟成立近兩年來,圍繞“生產鏈+產業鏈”的“雙鏈驅動”戰略(即“種-水-肥-藥-械”生產鏈一體化和“科研生產-加工流通-紡織服裝”產業鏈一體化),按照棉花產業補短板的工作思路,以“高端品質”創建、高端品質品種(系)篩選、CCIA高品質標準化建設、CCIA品牌培育和推廣等為工作目標,積極行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有力推進了我國棉花產業轉型升級,并被農業農村部列為“標桿聯盟”。
近日,為進一步推進“雙鏈驅動”戰略實施,推進棉花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聯盟又開展了“三大行動”。
第一大行動:生產高品質棉花,助力南疆精準扶貧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與中國農科院簽訂的《全面合作框架協議》的指引下,棉花所、西部中心和國家棉花產業聯盟聯手,以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為著力點,以土地托管、規模經營、科技示范為抓手,創新管理模式,在兵團經濟最不發達、少數民族比例最大、植棉技術最落后的第三師51團4連,實施了“南疆優質棉持續高產高效技術集成與示范工程”項目,建立高品質棉花生產基地1300余畝,實現了“種-水-肥-藥-械”生產鏈一體化操作,產量比周圍棉田增產100-150公斤/畝,品質達到雙30,增產30%以上。在當地棉農中引起了巨大反響,為新疆棉花提質增效作出了有益探索,為新疆脫貧攻堅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10月10日,在“國家棉花產業聯盟科技扶貧暨棉花綠色發展研究與示范現場觀摩會”上,副院長梅旭榮對聯盟科技扶貧工作作出肯定,并要求聯盟加強一體化“技術經濟聯合體”的應用與推廣,實現多方合作、協同創新,共同實現由“研學產”向“產學研”模式的轉變,與兵團向南發展、科技扶貧、“訪惠聚”駐村工作等相融合,實施科技精準幫扶行動,真正惠農富農,打造創新聯盟科技精準幫扶“51團模式”。
第二大行動:加強產銷對接,推進訂單生產新模式
訂單生產是確保高品質棉花供給的有效途徑。聯盟成立以來,積極推進高品質棉花訂單生產,簽訂《CCIA棉花產銷訂單合同》6份,實現訂單生產面積40余萬畝,產量5萬多噸。
為連通棉花生產、流通、紡織各方,10月17日,國家棉花產業聯盟(見證方、平臺方)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生產方)、鄭州棉花交易市場有限公司(貿易方)、河南永安紡織有限公司等10多家大型紡織企業(用棉方代表)4方共同簽訂了聯盟成立以來最大的高品質棉花訂單生產、訂單銷售合同。合同約定,經聯盟認證并達到CCIA標準、由七師生產的棉花,全部按照市場價再加價3%-5%進行交易,把“優質優價”落到實處,生產方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證。這是棉花全產業鏈從前端生產到中端流通到終端用戶“訂單生產”的初次探索和成功嘗試,為今后聯盟機制的完善提供了借鑒。
第三大行動:打造CCIA品牌,贏得市場話語權
我國棉花產業大而不強,由于產業鏈協調性、融合性不夠,致使棉花優質比例不高,缺乏知名的國家棉花品牌,為此,聯盟創建了中國棉花民族自有品牌——CCIA品牌。2018年上半年,聯盟與河南永安紡織有限公司等10多家大型或上市棉企簽訂協議,建設了10多家CCIA品牌棉花品種、生產、加工、紡織、服裝等基地。
為進一步推進CCIA品牌走向市場終端,推進我國實現“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轉變,全面提高我國棉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10月15日,聯盟與上海永澳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國家會展中心進行了CCIA品牌成人服裝類產品授權簽約。此舉將推進我國棉花產業轉型升級,并為其進入全球市場創造機遇。目前,10余家知名服裝企業表達了與CCIA品牌合作意愿,希望聯盟基地為其供應高品質棉花,以期實現質量保障、成本可控和全程監控追溯,聯手打造、培育和推廣CCIA品牌。
聯盟“三大行動”的開展,有效推動了“雙鏈驅動”戰略的實施,為推進棉花產業轉型升級,探索棉花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了積極貢獻。
今后,聯盟將圍繞我國棉花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強高品質棉花新品種選育,大力推動一體化“技術經濟聯合體”的應用與推廣,加大高端品質棉花的規模化生產和銷售力度,提高產銷紡的市場透明度,完善高品質棉生產質量體系標準,搭建平臺,繼續打造CCIA品牌產品,使棉花全產業鏈齊步走向中高端。(通訊員 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