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吉林省人民政府,今天在北京簽署協議,聯合共建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吉林省省長洪虎、副省長陳曉光出席了簽字儀式。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吉林省人民政府,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與《中央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的精神,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部署,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步伐,確保東北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增長,農民收入持續穩定提高的重大戰略舉措。
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的建設,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地方人民政府共建我國農業科技區域創新中心的第一步。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各省農業科研機構、部分高等農業院校、農業科技企業、地區級科研單位以及代表性的民營農業科研機構,于2003年共同發起成立了全國農業科研協作網。經過一年的深入調查和研究分析,決定從今年起,將國際社會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普遍成功的經驗與我國國情相結合,以農業自然資源與農業區劃為指導,與各地方人民政府緊密協作,用五到十年時間,逐步在全國各大農業生態區域,建設區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并根據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發展布局,依托優勢農產品產業帶,設立農業科技試驗站,最終構建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區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農業科技試驗站為核心內涵,布局結構合理、區域分工明確、優勢資源互補、科研開發與科技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為確保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快農村與全國小康建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東四盟在內的東北地區,具有相對獨特的農業生態環境,是我國的重要糧倉,尤其是大豆和玉米。其中吉林位居東北地區中部,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以“黃金玉米帶”著稱,是玉米之鄉、大豆之鄉。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有很好的研究基礎,多年來為吉林、東北三省乃至全國的農業生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吉林省人民政府以聯合共建的方式,依托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等東北地區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進行建設,中心將實行現代科研管理制度,實施理事會管理,堅持開放、流動、合作與共享,緊緊圍繞東北地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與糧食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等區域農業發展重大問題,以應用研究為主體,負責東北地區關鍵、重大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建立以長春市為中心,輻射并服務于東北地區的農業科技區域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平臺。
中國農業科學院將通過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等科研基地和技術平臺,為東北創新中心提供開放課題與客座研究條件,聯合申報實施國家級農業科技項目或具有區域特色的國際合作項目,共同組織重大農業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廣和產業化開發,聯合培養研究生或在職攻讀學位的科技人員,積極推動東北地區農業科技的創新與發展。
吉林省人民政府,將圍繞東北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目標,制定支持東北創新中心建設和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開展科研開發的優惠政策,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東北創新中心和相關區域試驗站的建設,為東北創新中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實施農業科技合作項目、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廣科技成果和科技產業開發提供便利支撐條件。(媒體新聞通稿 供稿 張應祿 攝影 丁麟)
我院翟虎渠院長與來訪的吉林省省長洪虎就聯合共建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廣泛交換意見
吉林省副省長陳曉光等隨行領導
我院參加會談的主要領導
我院翟虎渠院長與吉林省人民政府代表簽訂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