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農業部-CABI生物安全聯合實驗室召開第六屆指導委員會會議
植保所同CABI不斷深化合作
發布時間:2014-03-27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者:陳巨蓮
3月11-14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國際應用生物中心(CABI)東亞中心和“農業部-CABI聯合實驗室”共同主辦的“農業部-CABI生物安全聯合實驗室”聯合指導委員會第六屆年會成功召開。
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唐盛堯對聯合實驗室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自2008年組建聯合實驗室以來,中國、CABI及其成員國之間建立了開放式的合作平臺,形成了國際化的專家團隊,在湄公河流域水稻及玉米綜合治理、果樹病蟲害綜合治理、盧旺達土壤害蟲治理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植物智慧項目在中國的實施也取得良好進展。CABI財務總監伊恩•巴里(Ian Barry)先生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都表示,繼續加大對聯合實驗室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聯合研究能力。
中國農科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馮東昕主持會議。會議選舉了唐盛堯、李波、吳孔明、周雪平、伊恩•巴里、瓊•凱利(Joan Kelley)、烏爾里希•庫爾曼(Ulrich Kuhlmann)和張巧巧(Qiaoqiao Zhang)等8人組成第六屆聯合執導委員會;選舉伊恩•巴里為2014年度輪值主席,周雪平和烏爾里希•庫爾曼為聯合實驗室聯合主任。
會后,與會代表現場觀摩了芒市勐嘎鎮団箐村的赤眼蜂生產工廠,聽取了項目科學家對赤眼蜂大規模飼養技術和生產設備的詳細介紹,以及飼養工人的技術操作示范。會議代表還實地考察了瑞麗市設立的甜玉米害蟲綜合治理技術示范區。
據悉,“農業部-CABI生物聯合實驗室”于2008年依托植保所建立。在中方與CABI的共同努力下,中外科學家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聯合實驗室立足國內外重大需求,組建了一支國際化的水稻害蟲綜合治理、玉米害蟲綜合治理和外來有害生物治理等創新團隊;成功獲得歐盟援助項目、歐盟第7框架研究項目、中英非農業技術轉移研究挑戰基金、植物智慧項目、種子基金項目等國際合作項目共10余項;國內外專家交流達180余人次,增進了合作機遇和項目拓展,一批優秀的青年科研人員赴英國、瑞士等國家參加培訓;參與組織8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辦12次南南合作技術培訓,共培訓300余人;發表SCI論文10篇,獲國內授權發明專利1項。由于CABI非常重視對中國的合作,并著力提升對中國的國際合作戰略地位,2013年CABI北京代表處升級為CABI東亞中心。同時,烏爾里希•庫爾曼博士獲得2012年中國政府“友誼獎”。
2014年,聯合實驗室將在CABI專家的中長期引進,以及申請歐盟地平線2020項目、中國-緬甸合作項目、FAO/南南合作信托基金等國際合作項目,發表論文及申請專利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 (通訊員 孫爻)
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唐盛堯對聯合實驗室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自2008年組建聯合實驗室以來,中國、CABI及其成員國之間建立了開放式的合作平臺,形成了國際化的專家團隊,在湄公河流域水稻及玉米綜合治理、果樹病蟲害綜合治理、盧旺達土壤害蟲治理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植物智慧項目在中國的實施也取得良好進展。CABI財務總監伊恩•巴里(Ian Barry)先生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都表示,繼續加大對聯合實驗室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聯合研究能力。
中國農科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馮東昕主持會議。會議選舉了唐盛堯、李波、吳孔明、周雪平、伊恩•巴里、瓊•凱利(Joan Kelley)、烏爾里希•庫爾曼(Ulrich Kuhlmann)和張巧巧(Qiaoqiao Zhang)等8人組成第六屆聯合執導委員會;選舉伊恩•巴里為2014年度輪值主席,周雪平和烏爾里希•庫爾曼為聯合實驗室聯合主任。

據悉,“農業部-CABI生物聯合實驗室”于2008年依托植保所建立。在中方與CABI的共同努力下,中外科學家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聯合實驗室立足國內外重大需求,組建了一支國際化的水稻害蟲綜合治理、玉米害蟲綜合治理和外來有害生物治理等創新團隊;成功獲得歐盟援助項目、歐盟第7框架研究項目、中英非農業技術轉移研究挑戰基金、植物智慧項目、種子基金項目等國際合作項目共10余項;國內外專家交流達180余人次,增進了合作機遇和項目拓展,一批優秀的青年科研人員赴英國、瑞士等國家參加培訓;參與組織8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辦12次南南合作技術培訓,共培訓300余人;發表SCI論文10篇,獲國內授權發明專利1項。由于CABI非常重視對中國的合作,并著力提升對中國的國際合作戰略地位,2013年CABI北京代表處升級為CABI東亞中心。同時,烏爾里希•庫爾曼博士獲得2012年中國政府“友誼獎”。
2014年,聯合實驗室將在CABI專家的中長期引進,以及申請歐盟地平線2020項目、中國-緬甸合作項目、FAO/南南合作信托基金等國際合作項目,發表論文及申請專利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 (通訊員 孫爻)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