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向陽介紹了草原所近年來與蒙古國開展的科研合作情況。他說,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歐亞溫帶草原東緣生態樣帶(EEST)建立及合作研究”進展順利,與蒙古國合作建立的溫都爾汗草原試驗站初具規模,兩國科學家合作撰寫的巨著《蒙古高原草原科學》已完成組稿。侯向陽指出,蒙古高原不僅是大的一體的地理單元,也是大的文化、歷史單元,對做科學來說,特別是做生物多樣性保護來說,是理想的天然實驗室。草原所從中國的長城到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做了一條1400公里長、200公里寬的南北樣帶,有望從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對草原管理不同制度以及溫度差異的變化,揭示草原放牧、管理、氣候變化規律。目前草原大樣帶的研究已引起國際相關人員的重視。侯向陽建議成立中蒙草原科技研究院,圍繞牧民實用技術、人才培養、資源保護等方面開展科技、文化交流,提升對外合作水平和科技影響力。
李秉榮建議,成立中蒙俄三國跨國性草原科技合作研究院,形成緊密結合型的獨立聯合體,聯合自治區內相關優勢單位如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大學、蒙草公司等,以及合適的合作伙伴。他指出,研究院的主要任務一是生態保護,二是種質資源的保護,三是促進草產業的發展,同時做好各自分工,制定切實可行的運行管理機制。做為國家級研究單位,他希望草原所能夠參與內蒙古不同類型草原生態保護與合理利用規范的制定,指導地方生產實踐活動,推動資源的合理保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圍繞牧業機械、農牧區現代化建設、生態產品開發、科技創新等相關議題也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民盟內蒙古區委專職副主委、自治區政協副秘書長李相合、自治區科技廳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院長高安社等參加上述調研活動。(通訊員 戴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