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國水稻研究所與廣西農業廳在南寧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水稻所所長程式華與廣西農業廳廳長張明沛分別代表雙方簽字。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陳章良,農業部原部長陳耀邦,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周普國,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夏敬源、黨委書記杭大鵬,廣西農業廳副廳長韋祖漢、總農藝師白先進,水稻所副所長李西明,以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共同參加了簽字儀式。
根據協議,雙方將以“立足廣西,面向東盟,共創雙贏”為宗旨,著重解決廣西水稻生產中的重大科技問題,加快水稻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重點是水稻所充分發揮水稻科技創新優勢,支持廣西開展超級稻種質創新與利用研究,示范推廣稻田免耕、稻草覆蓋種植馬鈴薯技術等;開展人員培訓、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廣西農業廳充分發揮水稻產業基地和中國-東盟橋頭堡的優勢,支持水稻所成立“東盟水稻種子改良中心”;支持水稻所開展高產優質水稻育種工作,尤其是適合廣西和東盟國家種植的超級雜交稻育種工作;支持水稻所選育的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在廣西的區域試驗、品種審定和示范推廣。同時,雙方將共同推進與菲律賓、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在水稻科研、推廣、生產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雙方科研、推廣、生產實力的增強。
雙方還決定設立中國水稻研究所廣西新品種試驗站,具體落實合作框架協議。這是水稻所繼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廣東等水稻主產省之后設立的第8個所級新品種綜合試驗站。水稻所將每年組織10余個水稻新品種在當地進行試種、示范和推廣。
長期以來,水稻所與廣西農業廳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特別是2011年以來,廣西農業廳和廣西種子公司的領導先后訪問水稻所,桂北地區農業局也專門組團到水稻所考察新品種新技術,共商合作大計。在廣西農業廳的大力支持下,水稻所的育種成果在廣西得到大面積推廣,包括印水型雜交稻、“國稻”系列和“中浙優”系列超級雜交稻。其中超級雜交稻組合中浙優1號在2010年的推廣面積已近200萬畝,在廣西所有主推品種中名列前茅。中浙優1號、中浙優8號、中浙優86、天優華占等4個品種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2011年主導品種名錄。
正在廣西開展新品種考察的浙江省水稻育種“8812計劃”和“9410計劃”專家組的10余位專家也參加了簽字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