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科普工作者攜帶家蠶、蠶卵、蠶繭、生絲標本以及轉基因家蠶熒光顯微觀察器走進江蘇科技大學附小,為小學生們上了生動一課,受到師生們的歡迎。
蠶業所劉挺副研究員精心準備了PPT,給同學們講述了《蠶的一生》。他從家蠶的卵-幼蟲-蛹-成蟲4個形態講起,結合一幅幅圖片分析了家蠶不同發育階段所具有的特征,并講解了一些簡單的家蠶飼養方法和注意事項。在互動環節,同學們踴躍發言,積極舉手提問,劉挺就怎樣防止蠶生病、桑葉怎樣保鮮等問題一一作了解答,滿足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大課結束后,在蠶業所副研究員唐順明的指導下,同學們還依次通過熒光顯微觀察器觀察了轉基因家蠶和普通家蠶的異同,了解家蠶轉基因在國防、軍工、航天、醫藥等方面的應用前景。同學們普遍認為,收獲多多。
據悉,蠶業所是江蘇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又被命名為鎮江市全民素質教育基地。近年來,在鎮江市科協等有關部門領導下,研究所的科普工作者每年都有計劃、有步驟地利用研究所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舉辦農民科技培訓,舉辦中、小學生科普知識講座,為省內外小學免費提供蠶卵,接待大學、中小學、幼兒園師生來所參觀,開展送蠶桑科普知識進校園等活動。今年春季,蠶業所已接待中學、小學以及機關單位參觀團隊共6批近500人,開展送蠶??破罩R進校園活動一次,收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