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年來,草原所共承擔國家、部門(地區)等各類研究項目500余項;獲國家、省部級獎勵成果106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成果13項。收集、保存了一批優良、珍貴的草類種質資源,培育出19個優良牧草品種;建立了草地資源信息系統,可以進行快速大面積草地估產、草畜平衡估算和草地災害評估;建立了草地資源、草類種質資源信息網站;在天然草地合理利用、退化草地綜合治理、人工草地的建植與利用、草地保護與減災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研究制造出多功能草原改良機、播種機、打捆機等20多種適合于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和牧草收獲、加工機械。獲得專利25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5項;出版著作100部,發表論文1666篇;招收研究生137人,其中博士37人,碩士100人,培養農業區域推廣碩士76人。先后與30余個國家和10余個國際組織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承擔國際合作項目20余項。與內蒙古自治區6個旗縣簽訂了科技示范協議,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57個,面積324600畝,增加農牧民收入千余萬元。
草原所曾榮獲世界草地與草原大會組委會和中國草學會頒發的“優秀組織獎”;“內蒙古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呼和浩特市文明單位”、“自治區直屬機關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農業科學院文明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稱號。(通訊員 戴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