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顯 (1923-2012)
院士簡介:
沈榮顯(1923-2012),男,遼寧省遼陽縣人,著名動物病毒及免疫學家。1944 年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獸醫系。1995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馬傳貧病研究室主任,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
從事家畜病毒性傳染病與免疫學研究60 多年。自1948 年以來,曾先后參加培育成功了牛瘟、羊痘、豬瘟等疫苗。20 世紀60 年代后, 主持研制成功了馬傳貧弱毒疫苗,在世界上首次解決了馬傳貧的人工免疫問題,是獸醫界以至醫學界的重大突破,對慢病毒的防治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該成果曾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陳嘉庚農業科學獎,何梁何利生命科學獎,國家農委、科委農業技術推廣獎,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和國家專利金獎。
2001 年,在中國工程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舉行的推選“20 世紀我國工程科技最偉大成就”中,畜禽水產養殖技術的疾病防治方面評選出四大重要家畜疫病疫苗,其中有3 項是在沈榮顯主持或參與下完成的。尤其是他主持研究成功的馬傳貧弱毒疫苗被評價為:“在學術上突破了慢病毒不能免疫的理論,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病毒的克星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 沈榮顯
1998 年初,國內外各大媒體幾乎同時發布了這條新聞:中國專家從十分相似的馬烈性傳染病入手,艾滋病疫苗研究面臨突破。一時間,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聚焦的中心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我國獸醫科學界的工程院院士、著名動物病毒及免疫學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沈榮顯。
艱難困苦不畏險 全力以赴戰牛瘟
初次見到沈榮顯院士,那略帶遼寧味的普通話和平易近人的微笑,讓人在恭敬中多了一份親切。
沈榮顯1923 年出生于遼寧省遼陽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幼年家庭貧困,父親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家庭的面貌,于是節衣縮食讓沈榮顯上學。
1942 年,沈榮顯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奉天(今沈陽)農業大學獸醫系。1948 年東北解放后,他來到設在哈爾濱的東北農業部家畜防疫所(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前身)工作,從此與動物和動物病毒結下不解之緣。
沈榮顯一到防疫所,就接受了研制牛瘟疫苗、保護耕牛、保證生產、支援解放戰爭的任務。當時,東北農村牛瘟肆虐,大批耕牛接連死亡,西部蒙古牛和本地黃牛發病后死亡率達50%,東部朝鮮牛病牛死亡率幾乎達100%,疫情嚴重,四處告急。在一間18 平方米的小屋里,靠著幾支注射器、手工乳缽器和簡陋的顯微鏡,沈榮顯和同伴一起開始探索提高疫苗產量的新途徑,向牛瘟宣戰。他們把兔毒注入小牛身上,再把牛的脾臟、淋巴研磨制成疫苗,用一頭小牛可以生產注射2.5 萬頭牛的疫苗。1949 年,牛體反應苗制成了。1951 年,又研制成功了山羊化兔化牛瘟疫苗,到1953 年,這場席卷東北華北的牛瘟終于被消滅了。
1953 年3 月,沈榮顯受農業部派遣,帶著新研制的疫苗,登上了青藏高原。三年里,他們像一支掃敵勁旅,幾十萬頭牦牛被注射了疫苗,并在西藏、青海等牧區大面積推廣。至此,我國徹底消滅了牛瘟,這是我國獸醫史上的一項顯赫戰績。
1997 年,巴基斯坦暴發大規模牛瘟,死亡10 多萬頭牛,而與其相鄰的我國西藏、新疆邊境卻安然無恙。這種猖獗流行的傳染病從消滅至今50 多年仍未復發,是歷史上的奇跡。據農業部估算,50 年間該疫苗為我國減少經濟損失達數十億元。
在青藏高原的幾年中,沈榮顯和同事們風餐露宿,加之強烈的高原反應,常常使他暈倒。藏民冒險為他劃船背藥,并總是端出最好的奶茶款待他。無論在哪里,只要是“共產黨的門巴(藏語醫生)”來了,便暢通無阻。沈榮顯知道,自己是個“門巴”,但還不是共產黨員。在那四面透風的帳篷里,一個新的意念萌發了,沈榮顯向黨組織表達了想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1956 年,在松花江畔的友誼宮,沈榮顯和哈爾濱市另外49 名知識分子新黨員一起在黨旗下舉手宣誓:“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沈榮顯說,這是他刻骨銘心的日子。
1957 年,“兔化牛瘟病毒的研究”獲得了國家第一次頒發的科學獎。
總理囑托牢記心 傳奇攻克“馬傳貧”
1957 年的一天,更是沈榮顯終身難忘的日子。他出席了全國科學工作者積極分子代表大會,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他覺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勁。
1963 年12 月,沈榮顯被派到羅馬尼亞進修學習。羅馬尼亞科學院病毒研究所在世界上頗有名氣,沈榮顯在那里先后進過3 個研究所13 個研究室,這為他以后在病毒研究上的突破創新打下了堅實基礎。
1966 年,周恩來總理訪羅期間,接見了中國留學生,鼓勵他們早日學成回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貢獻。周總理的囑托,沈榮顯沒齒不忘。他說:“它化作了強大的動力,時刻提醒我要不斷進取?!?br> 1967 年1 月,沈榮顯帶著大批圖書資料和滿腔報國之志回到了哈爾濱。 時逢“文化大革命”,和很多科學工作者一樣,半年后,他被“清”出實驗室,去燒鍋爐、掃垃圾。“ 為什么剝奪我搞科研的權利?”沒有答案,在那個幾乎失去理性的時代。沉默中,沈榮顯把生命寄托在多年來收集的國內外資料上。每晚,借助昏暗的燈光,他拼命地翻譯、摘抄、研究……密密麻麻地記了幾個筆記本——對馬傳貧研究的許多新思路,就是在自家土屋的夜讀中萌生的。
1972 年,沈榮顯擔任馬傳貧研究室主任,開始主持這一尖端課題。馬傳染性貧血病是由馬傳染性貧血病病毒引起的以馬、驢、騾持續感染、反復發熱和貧血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國外有學者曾斷言,慢病毒病無法免疫。由于馬傳貧病有極高的致死率,所以一直是困擾世界養馬業最嚴重的傳染病,許多國家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試圖研制出預防該病的有效疫苗,但卻毫無成效。
沈榮顯和課題組成員決心走出一條中國式的馬傳貧研究之路。他和同事們反復試驗,利用馬傳貧病毒接種驢體進行傳代的方法,成功地培育了一株驢強毒,并將其在驢白細胞培養物上長期連續傳代。研究過程幾經波折,甚至出現重大挫折,直至傳到第125 代才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性問題,率先在國際上成功研制出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填補了慢病毒免疫預防的空白,并有效地應用于我國的馬傳貧防治。
這一獨創性成果不僅為中國馬傳貧的防治作出了突出貢獻,也在慢病毒疫苗的研究史上鑄就了一座豐碑。該項成果于1983 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迄今為止,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預防馬傳貧病最有效的疫苗。據我國農業部統計,該疫苗的應用,十年間共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65 億元?;隈R傳貧疫苗在我國的成功應用,1983 年,國際馬傳貧學術會議在哈爾濱市召開。沈榮顯向來自美國、法國、日本和中國的科學家宣讀了他的論文《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的研制與應用》。報告結束時,與會者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同年,美國獸醫協會邀請沈榮顯出席了在紐約召開的第120 屆獸醫年會,就馬傳貧及同馬傳貧有關預防和根除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一整天的討論。會上,沈榮顯發表了題為《關于馬傳貧的研究進展》的論文。美國十多家媒體發表消息和評論,盛贊馬傳貧疫苗的研制成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科學創舉。
奮勇迎接新挑戰 慢病毒研究不停步
“馬傳貧病毒與艾滋病的形態結構相似”,使馬傳貧病毒研究有了新意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沈榮顯身上。1984 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發現:只有馬傳貧病毒與艾滋病的形態結構相似,其他國家的研究也發現馬傳貧病毒在遺傳性、抗原性、細胞嗜性、變異性和傳播途徑等方面均與人免疫缺陷病毒1 型相似。這使人們對馬傳貧病毒研究的意義有了新的評價。
1990 年,美國《紐約時報》以大篇幅報道:“中國馬傳貧疫苗的研制成功,給艾滋病預防帶來希望?!?1993 年,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項目組召開會議,18 位科學家重新審視艾滋病研究歷史與策略,明確提出加強艾滋病減毒疫苗的研究和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而這些關鍵性技術問題,在中國馬傳貧減毒疫苗的研究過程中,基本都得到了解決。
國外的一些研究機構開始尋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合作。與此同時,國外一些從事生物制品開發的公司也看好中國的馬傳貧疫苗,欲與哈獸研合作開發。1997 年初,在沈榮顯的促動下,哈獸研所與美國、荷蘭三國四方達成“中國、美國、荷蘭科學家關于中國馬傳貧減毒疫苗致弱與保護及免疫機理的國際合作研究協議”。沈榮顯根據各國研究進展,提出了以馬傳貧疫苗研究路線為模式、以“人—猴艾滋病毒嵌合克隆”為基礎的新型艾滋病疫苗發展策略。這一構想已經由一個專門的科學小組開始實施,沈榮顯說:“希望在有生之年,為艾滋病疫苗研究開個好頭?!?br> 沈榮顯在近90 高齡時,除指導研究生工作外,仍堅守實驗室,親自動手。對此,他的學生感慨道:“能像沈老這樣幾十年認真持久做學問,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學習的楷模?!?br> 沈榮顯,這位曾與四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袁隆平、黃昆、王選、吳文俊先后在不同項目上一同獲過獎勵的科學家,就是這樣一直夙興夜寐、不知疲倦地工作著,而他的精神已為農業科技工作者廣為傳誦。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