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公布了“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名單,我院環發所所長梅旭榮研究員獲得“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
梅旭榮長期從事我國北方干旱地區農業水土資源高效利用的科學研究,主要學科領域是作物水分生理生態基礎理論和節水農業關鍵技術,在旱作農田SPAC土壤水分函數與水分生產潛力分析、旱作農業理論與技術,以及我國糧食安全與水資源開發戰略等技術領域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扎實的技術基礎。
“十一五”期間,他作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首席專家、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總體組專家和農業部旱作節水農業首席專家,主持和參與編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旱作節水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項目“典型村鎮飲用水保障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等項目建議書以及“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和“全國旱作節水農業發展規劃(2008-2015年)”等規劃報告,均獲準立項或通過。
“十一五”期間,他作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旱作節水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首席科學家,明確提出了旱作農業區是我國糧食安全“穩壓器”、生態安全“大屏障”和消除貧困“最前線”的發展理念,確定了旱作農業“增水”、“提效”、“減損”、環境協調型農作制度和農機農藝配套的技術路線,并組織和帶領全國本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與綜合技術集成示范,形成了以潛力適度開發和適雨種植制度為核心的旱作農業決策支持系統、雙壟溝全膜覆蓋技術等標志性成果,項目取得的決策結果和研發的關鍵技術已納入由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編制發布的“全國旱作節水農業發展建設規劃(2008—2015)”中,支撐了全國旱作農業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旱作農業項目實施期間各項研發技術成果累計應用300多萬畝,新增產值1.9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科技部組織了此次總結表彰會,旨在弘揚創新求實精神,提振信心,鼓舞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十二五”期間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