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向
旱地農田資源要素長期變化規律和高效利用機制
區位特點
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景尚鄉,海拔 1220米,年平均溫度7.8℃,無霜期140天,屬于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地處華北半濕潤偏旱區的中心位置,代表太行太岳和晉東豫西旱地農業兩個亞區特點,所在區域旱地農田(無灌溉條件)占絕對優勢,種植制度一年一熟,形成了以玉米、蔬菜、馬鈴薯為主,雜糧雜豆為輔的多樣化的旱地農田生態系統,是全國現行的旱地農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建有國家農業環境壽陽觀測實驗站,山西壽陽旱地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基地條件
總面積246畝,擁有產權的建筑用地面積19.3畝,租賃土地面積226.7 畝,租賃期限2008年—2028年,建有2棟綜合科研樓,實驗室面積1000㎡,食堂接待能力 50人, 學生宿舍接待能力40床位,專家公寓10間。建有氣象觀測場、波文比-能量平衡與渦度相關系統觀測場、土壤水分平衡觀測場、作物抗旱性鑒定池、土壤質量演替與培肥區、土壤養分動態觀測場、覆蓋種植觀測場和地膜污染監測與控制區、水土流失觀測場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發區等觀測場地。中試車間2000㎡;水泥曬場1800 ㎡,樣品處理與保存室500 ㎡等。儀器設備246臺套
基地工作
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晉東黃土丘陵區適水改土與種養結合協同技術集成及示范”和“生物降解地膜環境安全性評價及作物適用性研究”等。主要開展耕地種養循環、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和農業面源污染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等。
開展“旱作農業關鍵技術與集成應用”和“北方旱地農田抗旱適水種植制度”等進行大面積集成應用,實現了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的同步提高,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巨大。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專利50余項,并分別于2013年和202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開放共享內容
基地可對相關單位或者個人全年提供完全托管、部分托管等多種形式開放共享服務,可共享試驗用地50畝,實驗室500㎡。野外農業環境要素監測平臺、公共實驗室平臺、長期定位試驗平臺;檢測儀器設備有自動氣象站、便攜式土壤呼吸觀測系統、光合分析儀、大型蒸滲儀等設備。能夠開展旱地農田水分平衡定位試驗、不同施肥制度長期定位試驗、旱地農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利用長期定位試驗、旱地農田輪作制度定位試驗、覆膜種植環境效應長期定位試驗研究等。
聯系人:孫東寶